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万代兰晓

最后的看望,不舍的离去。 曾经的美好,永恒的记忆

 
 
 
 
 

日志

 
 
关于我

自信又任性.认真又感性,兴趣广泛,心态年青,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2014-11-30 20:58:2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网络/编辑兰晓


在安徽桐城,三百多年来,人们一直传颂着一个宽容礼让的故事——六尺巷。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代兰晓 - 万代兰晓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代兰晓 - 万代兰晓


张英的四句诗应该说不是什么名作,拿秦始皇修建长城做这个比喻也未必恰当,但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张英这种谦让的美德。

虽然吴家也是有人在朝廷做官,但官位比张英小的多,张英如果利用自己的权力让县衙做出对张家有利的判决应该不是难事,而且朝廷官宦人家的府邸大小对他们来说又是很重视的,张英能够恭谦礼让、不仗势欺人,真是难能可贵。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代兰晓 - 万代兰晓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提倡这种美德,似乎更为必要。

这条巷子现存于桐城市城内,作为中国文化的遗产,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代兰晓 - 万代兰晓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万代兰晓 - 万代兰晓




  评论这张
 
阅读(101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